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突出能力素质主线、提高化学冲刺效率
来源:《求学》2004第7-8期 2005-5-23 10:53:08 【字体:小 大】

 

  2004年高考是全国全面使用新教材、新考试大纲的第一次高考。当前,在第一轮复习已经完成构建知识网络,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见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考前复习冲刺的效率呢?笔者认为:只有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特点,领会专家高考命题意图,突出能力素质主线,才能提高复习冲刺效率。
一、认真领会考试大纲精神,强化思维能力训练的核心地位
从2004年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由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和学生本身的全面打好基础的学习要求,使得“3+X”理科综合试题拼盘痕迹明显,化学作为“3+X”理科综合命题的一部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纵观理科综合命题中的化学试题,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形式转变为以“能力素质立意”为主的命题形式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流题型,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可以预见,能力素质因素已成为解答综合学科化学试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化学学科及“X”学科综合各种能力的考查中,化学试题更加注重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因此加强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渐居首要地位。复习过程中,掌握类比推理、正向推理、逻辑推理、逆向推理、计算推理、信息转换推理、演绎推理、猜想求证等各种推理能力和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通过顺序求解、一题多解、巧算巧解、快速求解等手段,优化思维过程,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式,完善思维品质,将提高思维能力寓于复习的全过程是复习的基本任务之一。纵观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化学试题,化学中的主干知识相互融合组合而成的化学试题,坡度明显,切入容易,解答亦不太难,但思维方法的选择和思维过程的再现,逐渐成为考试的重点,而传统的“带帽”试题有淡出的趋势。因此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强化思维能力训练的核心地位是复习过程中必须注重的要点之一。
二、研究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把握高考命题趋向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2003年的高考试题,笔者发现2003年高考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无机化学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更为突出,试题难度略有增加。试题坡度明显,突出了学科中具有基础性、联系性和发展性的主干知识,淡化知识覆盖面和热点内容,突破了传统的知识块分割的界限,注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考查,强调基本知识与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统一。
·有机化学中强调学科特点的指导思想不变,试卷中有机化学内容难度与2002年基本持平,突出了多官能团化合物及与生物学知识相联系的基本知识的考查。注重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根据题意把推理过程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化学实验则是在2001年和2002年的基础上围绕教材通过不同实验内容,考查对创新实验的观察、理解及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从简单地回答实验原理、实验用品、描述实验现象递进到运用已学知识和理论,确定实验条件,明确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和实验安全等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
因此,可以预见,根据2004年的高考大纲,试题题量略有变化,难度略有降低,但试题“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的能力素质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三、熟悉主干知识,夯实双基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素质的主渠道。知识是构成能力的三要素(智力、技能、知识)之一,它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离开知识载体的能力是不存在的。事实上,高考很少有纯粹的单一知识考查,也没有脱离知识的抽象的能力考查,能力和知识应是和谐统一的。因此,高考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近几年 “3+X”高考题目来看,在试题题量小,对中学化学知识不可能全面覆盖的情况下,试卷不侧重热点,也难确定热点,重视的是具有基础性、联系性和发展性的主干知识(如:同位素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阿伏加德罗定律、饱和溶液、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化学平衡的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的移动、溶液pH概念和判断、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重要的有机物和官能团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有机反应的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在乎的是基础上的综合,这就要求第二轮化学复习应调整思路,淡化热点,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优化知识网络,夯实双基。
四、抓住学科特点,回归教材,强化和提高实验能力
化学是实验科学。高考化学中的实验能力是指:⑴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⑵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考查实验能力的试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化学试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4左右,而且往往成为考生丢分的主要题型。纵观近几年理科综合中的化学实验试题,真正体现了源于教材,在能力要求上又高于教材的高考指导思想,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不仅考查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操作、现象描述与解答,还涉及实验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特别强调了对考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实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全面考查。因此冲刺阶段化学实验复习不能纸上谈兵,一要动手,二要动脑。加强对课本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系统复习,根据新教材对实验设计的要求,注意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实验表述的层次性和条理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的训练,把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结合起来,把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讲、练、做统一,使实验复习有序化、系统化、科学化。
五、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生产、生活、科技新进展及社会问题
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能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化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考查包括:⑴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通常不是课本中已有的,但又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常出现在报章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⑵能读懂有关化学的一般性科普类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包括在阅读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试题给考生提供了大量的课本以外的材料,而且与现代的前沿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环保密切相关,尽管这种试题测试到的知识点可能并不能直接从书本上得到,但是根据试题给予的新信息和解题暗示,调动业已储备的化学知识,可以通过联想和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解决。这种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命题方式保持了高考化学试题的新颖性和科学性,扩大了视野,关注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注重学科的交叉与渗透,给教材知识注入时代气息和新鲜活力。而且这种试题又能考查考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发挥了选拔功能,对中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针对这一特点,在第二轮化学复习中,要注意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中的各类问题,通过教师讲解,同学之间交流等多种形式,尽量搜集一些贴近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新材料、新情境知识及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并运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解答这些问题。
六、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注意学科间综合渗透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完成的基础上,点面梳理基本趋于完整,基本知识网络业已建立,此时的化学复习应当站在高中化学的全局高度上,按照知识结构,依次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六个部分进行复习,熟悉主干知识,完善知识规律,优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突破易混淆知识点,规范易错解题步骤,强化易疏忽解题题眼,寻找解题关键点,提高解题速度。探究、思考、质疑,挖掘教材内在规律,优化知识结构。指单元综合训练题和模拟试题的编拟要有“精品意识”,做到精练。在选题上,一是选少量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起到范例的作用;二是选“热点”知识题,强化知识的运用;三是选一题多变的题、传统题改造的新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四是选一题多解的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五是选易错的题,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六是选含有创造能力的题,如新情境试题,鼓励打破常规,培养创造性思维。化学计算是考查思维能力最集中的方式之一,第二轮复习应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熟悉过量问题讨论法、关系式法、比例式法、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等常用方法,抓住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等内容,适当控制试题的难度,优化解题方法技巧。近几年高考化学计算题非常重视考查利用数学工具(如不等式、分类讨论思想、极限思想,平均值思想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一定要紧扣概念,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思维加工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目前高考“3+X”模式全面铺开,强调学科间知识的普遍联系,增加了综合背景下的少量跨学科综合试题,恢复知识的整体性。化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容易与物理、生物知识发生交叉和渗透。理、化、生三个学科间的综合热点专题有:⑴能源;⑵生态环境;⑶日常生活;⑷自然现象;⑸实验;⑹工农业生产;⑺前沿科学;如:飞秒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分子开关、某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以及近几年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的最新成果。因此,应在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前提下,适当注意学科间综合背景下的交叉、渗透和综合。
七、创造宽松的备考环境,保持良好心态
高考心态是关键,让考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投入高考复习也是关键。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